聲明:這篇比較硬,對訓練沒有興趣的可以跳過
—
有人找我要目前的課表,其實有點為難。一者是隨便給課表是不太負責任的,而二者是...呃,我好像真的沒有固定的課表。
我是練 Hansons 起家的,所以基本的 Speed (速度訓練) Strength (力量訓練) Long Run (長跑) 觀念對我影響很深;再來就是 Hansons Advanced Training & Elite Program 各種衍伸出來的 Long + Tempo, 或者 Bread & Butter workout 等等;後來又讀了 Hudson 的書,甚至有機會跟他指導的選手一起練、學會了幾種模式。例如他很喜歡在 hard workout 隔天安排 MLR (中長跑),能夠幫助耐力的加強。其他例如 Canova Special Blocks 的練習也接觸過,但沒有實際採用...其餘不在話下。
拿這週的課表來看好了。上週六我跑了一個高質量的 Long Run, 預期要休息兩天的時間。但是在週一輕鬆跑的時候覺得狀況還可以,就直接在熱身後進入了 6x1 mile (Hansons), 而這是我表定在週二或週三才跑的課表。
週三 workout 於是改成跑 5x2K (Hudson). 在工作比較忙,時間有限而無法跑 double 的情況下,本週的里程一直偏低。所以在週四早晨我就安排了一次 MLR (Hudson) 打算跑 15 miles (24K)
結果當天睡得特別好,距離鬧鐘響的六點還有半小時,我眼睛瞪著天花板,睡不著。在床上考慮了兩分鐘決定直接起床出門,多了半小時可以跑,15 miles (24K) 被延長到了 18.5 miles (30K). 強度自然是調整了一些,而這又接近 Canova Special Blocks 的練法 (back-to-back quality runs)
跑完之後,一個兼職教練的跑友問我,你怎麼突然又跑了 Long Run, 是臨時想到的嗎?
嗯...可能一半一半。
在做決定的當下很憑直覺,我大概知道這麼跑不會有事,且可以達到足夠的訓練效果。不過在直覺產生的背後又考慮了很多事:包括接下來至少可以休息兩天、配速要降,甚至到週末跑什麼,本週總里程會落在哪等等。
我解釋完之後,他反而很認同這個規劃。(希望不是場面話...)
寫這篇文的用意,一部份是解釋這禮拜為什麼這麼跑,以免有人看我的 Strava 一頭霧水;另一方面也是鼓勵大家多瞭解一些訓練的方法,就可以在合理的範圍多嘗試一點變化。
有 training pattern 絕對是好事,但有時候你會想跳脫一個固定的框架。這時候,如果具備
1) 對課表的熟悉度 (每個決定必須合理)
2) 對自己充分的瞭解 (千萬不可以腦充血)
3) 隨時變換課表的能力 (永遠有撤退機制)
有教練的,就聽教練的話就好。而像我一樣沒有教練的人,在自我訓練的過程就會安全很多。
還是沒有信心呢?
多讀書、多練習、多嘗試、多討論。看看別人怎麼跑的,也把自己的每一次練習歷程都紀錄下來,這都是未來的資本。
跑步是長達數十年的功夫,我們都還在學習。